首页

女王论坛踩踏

时间:2025-05-24 22:56:26 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特色文化产业焕新姿 浏览量:85000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李雪峰  杨程晨)国务院台办发言人11日再次就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有关问题作出回应。发言人陈斌华强调,谬称决议“与台湾无关”是对事实、国际法的践踏。从决议磋商全过程看,台湾属于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

  国台办当天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及,联合国大会近日开幕,民进党当局宣称今年推动参与联合国的首要任务,是协助国际社会“正确了解”联大第2758号决议,鼓噪该决议“与台湾无关”,“中国无权在联合国体系代表台湾”。

  就此,陈斌华从历史事实、决议磋商过程、国际实践等方面,“还原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陈斌华说,从历史事实看,台湾自古属于中国。他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在中国这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政权更替,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没有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包括对台湾的主权。发动内战失败的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后,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与中央政府对峙,海峡两岸由此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台湾问题只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中国拥有对台湾的主权从未改变。

  他指出,从联大第2758号决议磋商全过程看,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在表决通过第2758号决议前,先高票否决了两个涉及台湾的提案,即“两个中国代表权提案”和“一中一台及台湾自决提案”。这意味着,联合国是在承认台湾属于中国一部分的前提下,把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代表权和席位归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中国”这一国际法主体的领土范围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台湾属于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联大第2758号决议体现了联合国宪章和宗旨,从政治、法律和程序上明确、公正、彻底地解决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问题。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当然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代表权。

  陈斌华说,从国际实践层面看,联合国官方文件对台湾称谓为“台湾,中国的省”(Taiwan,Province of China)。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出具的法律意见强调,“联合国认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多年来,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在涉及台湾问题的处理上均遵循一个中国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中国和18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的基础同样是一个中国原则。美方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也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充分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是国际大义和人心所向。

  他强调,民进党当局恶意歪曲联大第2758号决议,谬称“决议与台湾无关”、拿“代表权”说事,是对事实的歪曲、对国际法的践踏、对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公然挑战,其目的是为了给“台独”造势,破坏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失道寡助、邪不压正,民进党当局再怎么胡编乱造,再怎么勾连外部势力折腾,都改变不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都动摇不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中原则的格局,更阻挡不了中国必然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大势。(完)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唐山大地震48周年祭:哀思有寄 数往知来

舞蹈方队中,“卓玛”们手持洁白的哈达,“扎西”儿郎们甩动藏袍,他们通过颤膝和辗转等步伐跳出极具特色的藏舞。舞蹈持续十余分钟,寒冷的室外,表演者呼出的气也已有形状,可他们依旧面带笑容。

深海“油气枢纽站”实现全面自主化制造

此外,来自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的两位专家分别就“GS1标准赋能电商新生态”和“高质量建设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示范区”进行了专题分享。

国台办:唯有民进党当局放弃“台独”分裂立场才能让台湾同胞过上好日子

马伯庸,民进会员,作家。曾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等。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古董局中局》《长安的荔枝》《大医》等。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推出哪些具体举措?财政部回应

这些实打实的变化充分说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新疆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建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努力构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同时,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面向中亚的区域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区域创新体系能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电影《流浪地球2》人工智能领域科学顾问崔原豪表达了对该书的喜爱。他表示,这本书不是科幻故事,而是基于现实对未来进行推测,其中对于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性,与《流浪地球2》中的世界观有许多共通之处。他结合自身实际的科研工作经历,从信息传输、运输成本等技术层面对人类探索太阳系的方向予以了展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